永宁县李俊镇光伏大棚投用,绿色能源助力农业增收新篇章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,光伏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李俊镇,一座座光伏大棚的投用,不仅为当地农业带来了绿色能源,更实现了棚顶发电、棚内种菜亩均增收万元的新突破。
李俊镇位于永宁县东南部,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。近年来,该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,引进光伏发电技术,打造了一片片光伏大棚。这些大棚不仅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,还实现了绿色能源的利用。
据了解,李俊镇的光伏大棚采用国内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,棚顶安装了高效的光伏板,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。这些电能为大棚内的农作物生长提供了稳定的温度和光照,同时,多余的电能还可以并入国家电网,实现能源的共享。
在光伏大棚内,农民们种植了各种蔬菜,如西红柿、黄瓜、茄子等。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,光伏大棚内的蔬菜生长周期更短,产量更高。据当地农民介绍,光伏大棚内的蔬菜亩均产量比露天种植高出20%以上,亩均增收万元。
光伏大棚的投用,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,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。在李俊镇,许多农民通过种植蔬菜实现了脱贫致富。同时,光伏发电项目的实施,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,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光伏大棚在实现农业增收的同时,还具有环保、节能的优势。与传统大棚相比,光伏大棚在冬季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温度,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。此外,光伏发电项目的实施,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,降低碳排放,助力我国实现绿色发展。
为了进一步推广光伏大棚,永宁县李俊镇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培训,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。同时,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鼓励农民投资光伏大棚项目。
如今,李俊镇的光伏大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。在光伏发电的助力下,农民们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。未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壮大,相信会有更多像李俊镇这样的地方,通过光伏发电技术实现农业增收,为我国绿色发展贡献力量。
- • 永宁县创新养老模式:农村互助养老积分制助力志愿服务换生活物资
- • “丝路厨房节”国际盛宴:银川馓子与意大利面同台竞技
- •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助力10万人,自来水普及率实现100%,幸福生活新篇章
- • 银川万人羊肉宴再创辉煌,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,单日消耗滩羊2000只
- • “银川模式”闪耀联合国舞台,全球20国组团考察乡村振兴新路径
- • 民国宁夏省主席吉鸿昌抗日书信首展,毛笔手书“还我河山”震撼人心
- • 银川实施“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两线合一” 3.6万贫困人口得到兜底保障
- • 永宁县望洪镇农村快递全覆盖,村民取件不出村,共享便捷生活新体验
- •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值突破300亿,银川成全球酒庄密度最高区域: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崛起之路
- • 黄河灌区智能测控闸门系统建成,年节水能力达3个西湖
- • 杨和街非遗工坊牵手区块链技术,手工二毛皮大衣亮相巴黎时装周
- • 贺兰县立岗镇“四好农村路”升级,10条村道拓宽至6米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银川西夏陵遗址公园新发现:千年壁画重现神秘王朝
- • 银川贺兰砚雕刻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遗名录,千年匠艺借直播“破圈”焕发新活力
- • 银川创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,80亿元助力民生保障长效机制
- • 银川公安荣膺“全国维稳先进单位”,连续五年零事故,守护平安银川的坚实盾牌
- • 灵武市宁东能源基地光伏制氢项目投产,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
- • 灵武市郝家桥镇滩羊产业集群产值突破百亿,惠及20万农牧民
- • “灵武高庙古建彩绘体验日:亲子家庭共绘明清斗拱之美”
- • 西夏区试点“弹性离校”制度,课后服务延伸至晚7点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
- • 中山公园百年古树群焕新开放,亲子自然课堂免费预约,共享绿色时光
- • 银川数字经济增速领跑西北,云计算中心成区域枢纽——揭秘银川数字经济新引擎
- • 数字认养农业新风尚:胜利乡滩羊年订出万头,上海市民手机养滩羊
- • “李俊塔明代砖雕艺术展启幕:3D打印技术助力复原风化缺失部分”
- • 同阳新村光伏收益分红到户,每户年增收3000元助力兜底防返贫
- • 贺兰县洪广镇博士工作站成立,10名农业专家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玉皇阁盛启“西夏霓裳”:百名模特演绎党项织锦风华
- • “全市中小学盛大开启‘丝绸之路文化周’,中外学生云端共话丝路情缘”
- • 宁夏大学破解千年党项军事密码:西夏铜牌“鹰符”调兵系统曝光
- • 永宁县“黄河宿集”年营收破2亿,野奢民宿引领非遗手作体验新风尚
- • 全球首部西夏文ChatGPT上线!野利仁荣创制文字实现人机对话新纪元
- • 中断百年的“黄河祭”重启,百艘羊皮筏再现西夏漕运盛景
- • 永宁县倾力扶持脱贫家庭大学生,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助力梦想起航
- • 贺兰山下枸杞八宝茶爆红,百年老店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次
- • 全球首个农业气象武器试验场在银川获批,试点人工增雨助力丰收
- • 鼓楼广场方言脱口秀:本土笑匠用宁夏话解码市井幽默
- • 贺兰县明代长城数字孪生系统上线,风雨侵蚀实时预警守护历史遗迹
- • 非遗传承人复原没藏太后冠饰,3000颗绿松石再现西夏宫廷美学
- • 闽宁镇碳汇林交易启动,千亩防风林年吸碳量挂牌上市,绿色经济新篇章开启
- • 永宁县杨和镇“土地入股”模式创新推广,农民年分红增长120%
- • 西夏瓷器中的希腊神话:13世纪丝绸之路艺术融合的见证
- • 贺兰县常信乡“智慧鱼塘”投用,物联网监测助力养殖风险降低40%
- • 贺兰山岩画咖啡馆爆红,岩石拿铁拉花每日限量100杯,成为网红打卡地!
- • 贺兰县沙漠土壤化中试基地启用,力学改土技术助力流沙变良田
- • 沙特王室采购银川枸杞蜜,千年丝路美食再续贸易传奇
- • 西夏区教育小镇盛大启用,为当地教育注入新活力,新增6000个义务教育学位
- • 西夏末帝李睍逃亡路线图首度公开,DNA检测确认贺兰山无名墓主身份:揭开历史之谜
- • 贺兰县喜迎20家药企落户,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再掀热潮
- • 花博园沉浸式戏剧《贺兰山神》首演,观众随演员穿梭实景神话世界
- • 银川创新招商模式,政府兜底助力企业投资风险降低
- • 银川农业元宇宙平台上线,虚拟认养葡萄树活动吸引用户千万参与
- • 清朝名将赵良栋兵法手稿数字活化,AR沙盘重现平定三藩经典战役
- • 贺兰山岩画断代技术突破:证实部分狩猎图为李继迁时期创作
- • 比亚迪零碳工厂落户西部,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填补区域空白
- • 银川中考增设“劳动实践”计分项,5万学生体验农耕非遗,传承文化新篇章
- • 回族剪纸技艺绽放银川乡村小学,非遗传承薪火相传
- • 银川启动“工匠之城”计划,职教毕业生本地就业率目标提升至75%
- • 贺兰县试点“5+2”课后服务,非遗剪纸、羊皮筏子进课堂,传承文化创新教育
- • 灵武市郝家桥镇羊皮筏子制作技艺申遗成功,老匠人收徒传绝活,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生
- • 银川光伏全产业链成型,全球最大单晶硅基地产能突破百亿
- • 银川“15分钟便民生活圈”覆盖率居西部首位,便民服务再升级
- • 银川乡村振兴模式获联合国认可,国际考察团齐聚探讨
- • 智慧公交系统升级,实时到站预测准确率达98%,助力城市交通智能化
- • 比亚迪零碳工厂落户西部,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填补西部空白
- • 银川发布“美食元宇宙白皮书”,虚拟餐厅带你尝千年风味
- • “家门口就业”工程助力,8万个灵活就业岗位助力民生发展
- • 银川:获评“中国投资热点城市”,营商环境排名全国前列
- • 贺兰县明代长城数字孪生系统成功上线,风雨侵蚀实时预警守护历史遗迹
- • 银川文旅宣传片惊艳登陆Discovery频道,羊皮筏漂流成为全球观众见证的奇观
- • 银川文化园新地标:凤凰造型大剧院年底竣工,展现银川独特魅力
- • 西夏区镇北堡村盛大开幕:千人演绎党项族犁地仪式,共庆“西夏农耕节”
- • 银川文旅宣传片惊艳登陆Discovery频道,羊皮筏漂流震撼全球观众
- • 灵武恐龙遗址创新开放VR挖掘体验,游客亲手“拼装”亚洲最大梁龙化石
- • 西夏区牵手浙江大学,共建西部首个“教育脑科学实验室”助力教育创新发展
- • 盲童学校“无障碍高考考场”启用,视障生首次使用电子试卷,开启人生新篇章
- • 西北首个QFLP试点落地银川,外资私募基金准入实现零门槛
- • 贺兰县“乡村民宿+”模式走红,周末游订单同比激增200%,乡村旅游新风尚兴起
- • 植物园村光伏提灌工程二期竣工,新增灌溉农田2000亩,筑牢粮食安全防线
- • 智能温室大棚助力扶贫,贫困户反季种菜年入增五万
- • 银川出土元代“世界地图”陶盘:揭示古代中国对非洲的认知与绘制技艺
- • 我国航天科工商业卫星生产线正式启用,年产200颗遥感卫星助力全球观测
- • 贺兰县创新试点“盐碱地经营权抵押贷款”,盘活5万亩土地融资超3亿
- • 白芨滩沙漠公园骆驼文化节:赛驼竞技与驼绒手工艺品拍卖会精彩纷呈
- • 灵武市教育创新再升级:机器人编程课程进校园,20所学校建创客实验室
- 贺兰山生态修复工程助力脱贫攻坚:吸纳5000名贫困群众参与护林就业
- 深化“县管校聘”改革,助力乡村教育振兴——高级职称岗位向农村倾斜20%政策解读
- 灵武市崇兴镇“羊绒集市”重现,牧民以物易物传承百年文化
- 朔方路街道创新教育模式,教师轮岗制助力优质师资全面覆盖社区学校
- 黄河宿集焕新姿:“西夏生活周”带你穿越千年,体验党项文化魅力
- 银川迎来巨变:环球影城西部主题园区选址,侏罗纪纪景基地投资120亿
- 灵武市羊绒产业再攀高峰:20亿专项基金助力技术升级
- 西夏区携手法国波尔多,共建葡萄酒联合实验室,共享酿酒专利技术
- 灵武市郝家桥镇羊皮筏子制作技艺申遗成功,老匠人收徒传绝活,传承千年文化瑰宝
- 银川“政银担”模式助力小微企业,贷款增速西北第一
银川新闻网,银川热点新闻,银川今日新闻,银川最新新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