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川主城区30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 新增停车位2000个加装电梯60部
近年来,银川市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按下“加速键”,截至2025年5月,已有30个老旧小区完成蝶变,新增停车位2000个、加装电梯60部,如同一场“社区焕新手术”,不仅解决了居民多年的“心头病”,更让城市肌理重焕活力。这场由 *** 主导、多方协作的民生工程,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。
老旧小区改造:从“忧居”到“优居”的跨越
银川市的老旧小区改造聚焦于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,这些小区因年代久远普遍面临管线老化、停车混乱、无障碍设施缺失等问题。以兴庆区为例,金桥雅居等小区通过外立面翻新、管线入地、绿化重塑等工程,将原本斑驳的“城市皱纹”转变为整洁的“社区名片”。一位居民形容:“过去下雨天要蹚水,现在连楼道灯都换成了声控的,回家像走进新小区。”改造不仅涵盖硬件升级,更通过“互嵌式社区”设计,将零散楼栋整合为共享公共空间的现代居住单元。

数据背后的民生温度
2000个新增停车位相当于在寸土寸金的主城区腾挪出1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,有效缓解了“一位难求”的窘境。而60部加装电梯的投入使用,则如同为老旧住宅装上“时光机”,让老年人告别“爬楼如登山”的困境[citation:个性化信息]。据兴庆区住建局数据,2024年该区计划分两批改造104个小区,涉及1万余户家庭,规模堪比一座小型城镇的人口迁移。更宏观的蓝图显示,银川市将在2025年前基本完成348个2000年前建成小区的改造,惠及6.56万户居民。

技术赋能与长效治理的双轨并行
改造工程并非简单“涂脂抹粉”,而是采用“四类管线更新”(给排水、电力、燃气、通信)等专业技术,像“血管支架手术”般根治基础设施顽疾。在民族街以西的14个小区改造中,建筑节能技术使冬季室温平均提升3-5℃,防水更新则让顶楼居民再不必“雨季摆盆接漏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银川市已建立“改造+物业”的长效机制,通过引入专业物业管理,避免“改得快、坏得更快”的恶性循环。

居民参与:从“旁观者”到“设计师”的转变
“要不要装电梯?”“停车位怎么划?”这些过去由 *** 包办的问题,如今通过居民议事会民主协商。在中山北街改造中,社区甚至采用“样板间展示”让居民直观选择外墙颜色和绿化方案。这种“菜单式改造”模式,使得项目满意度达95%以上。正如一位社区规划师所言:“改造不仅是工程,更是重建邻里信任的过程。”

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,银川主城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已从“试点探索”迈向“全面开花”。未来三年,随着剩余318个小区改造的推进,这座城市将完成一场规模空前的“细胞级更新”。对于市民而言,变化的不仅是砖瓦楼宇,更是触手可及的幸福感——当电梯按钮亮起、当爱车稳稳停入划线车位、当孩子们在新铺的塑胶场地上奔跑,那些曾被视为“城市伤疤”的老旧小区,正悄然蜕变为宜居宜业的“生活博物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