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兰县试点“5+2”课后服务,非遗剪纸、羊皮筏子进课堂,传承文化创新教育

银川新闻网 阅读:2 2025-08-23 02:16:40 评论:0
贺兰县试点“5+2”课后服务,非遗剪纸、羊皮筏子进课堂,传承文化创新教育

近年来,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,旨在减轻学生负担,丰富课后生活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贺兰县作为全国教育改革试点县,积极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,将非遗剪纸、羊皮筏子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“5+2”课后服务,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。

“5+2”课后服务是指每周五天,每天课后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。贺兰县试点“5+2”课后服务,旨在解决家长接送难、孩子课后学习生活无保障等问题。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,贺兰县教育部门将非遗剪纸、羊皮筏子等传统文化元素引入课堂,让孩子们在传承文化的同时,培养创新精神。

非遗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贺兰县的课后服务中,孩子们在专业剪纸老师的指导下,亲手体验剪纸的魅力。从简单的剪纸图案开始,逐步掌握剪纸技巧,最终完成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。这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。

羊皮筏子则是贺兰县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,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。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,贺兰县课后服务将羊皮筏子制作技艺引入课堂。在老师的带领下,孩子们亲手制作羊皮筏子,了解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和在水上航行的技巧。这一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,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。

贺兰县试点“5+2”课后服务,非遗剪纸、羊皮筏子进课堂,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生活,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,还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

为了让这一课后服务模式更加完善,贺兰县教育部门还积极与社区、企业合作,引入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。如邀请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,开展剪纸、泥塑、皮影戏等非遗技艺展示和教学活动;组织孩子们参观博物馆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,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。

此外,贺兰县还注重课后服务的师资队伍建设,通过培训、交流等方式,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后服务水平。同时,建立健全课后服务评价机制,确保课后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。

总之,贺兰县试点“5+2”课后服务,非遗剪纸、羊皮筏子进课堂,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后生活,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这一创新教育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,为更多孩子带来福音。

银川热点信息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银川新闻网,银川热点新闻,银川今日新闻,银川最新新闻